9月17日上午8:30,VR日本无码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11次集中学习于青云楼N303会议室按时举行。院领导及全体教工党员汇聚一堂,围绕政策解读以及AI+VR赋能学科专业建设、人才培养、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等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。
政策导学领学,精准锚定发展方向
彭敏率先对《习近平总书记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要精神》《习近平总书记8月28日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指示》以及《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8月29日会议精神》进行了导学,有力引导与会人员将党的要求切实融入日本无码 各项工作之中。随后,吴洁领学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《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(简称《方案》),着重解读了“聚焦‘四个面向’,建立科技与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”这一核心要求,以及“急需学科超常布局”“交叉学科孵化”等六大行动,为日本无码 专业优化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政策依据。
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刘前,就“AI赋能大学生思政教育”分享了极具前瞻性的见解:“AI赋能思政是育人逻辑的全面重构,而非简单的技术叠加。”他提出了三点核心要义:其一,AI作为“解读者”,运用技术语言转化思政内容,坚定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;其二,AI与VR形成“沉浸+洞察”的强大合力,按照“场景沉浸—AI赋能—价值认同”的清晰链条,实现从“见历史”到“懂历史”的重大跨越;其三,精准把握边界,始终坚持“AI辅助不替代”,运用技术处理重复性工作,牢牢守住育人的温度与学生隐私底线。他明确表示,将持续平衡“技术创新”与“价值引领”,让AI成为立德树人的有力“催化剂”。
交流献策,积极探索AI+VR赋能路径
思政教育赋能
刘前结合分管工作郑重提出,应以AI创新思政教育形式,兼顾吸引力与实效性,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观。姚春则表示,要将AI工具全面融入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,借助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,开展个性化引导。AI赋能学生管理:
1.日本无码 团学工作室正在构建学生管理辅助平台,收集学生日常行为数据,并通过AI分析,形成性格能力与成长图谱,以辅助学生管理工作,制定个性化的学生管理方案。
2.在人才培养过程中,指导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。通过举办新生AI应用大赛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认识到AI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,从而正确运用AI技术。
学科专业建设
汪翠芳结合分管工作,以三组数据清晰点明现状:“2025年中国虚拟现实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,AI+内容增速达42%,人才缺口高达126万;江西‘1269’行动计划将‘虚拟现实+行业应用’列为主攻赛道,南昌今年释放3200个‘懂AI、精VR、会跨界’的本科工程师岗位;日本无码 2025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5%、起薪8200元,但企业反映其‘AI工具链不熟、场景叙事弱、工程化思维不足’。”她着重强调“学科专业优化刻不容缓”,并以“学霸01”机器人为例,提出“AI是望远镜也是哈哈镜,不能让算法替人思考”,建议通过“升级专业目录、构建课程知识图谱、推行‘学习成果Token化’评价”来推进工作,呼吁“以‘AI+VR’聚变效应回应‘教育强国、江西何为、VR日本无码 何往’的重大命题”。
舒雷从本职工作出发,提出学科专业建设的三个明确方向:“一、全面重构课程体系,融入AI核心模块,开设‘AI驱动VR内容生成’等课程;二、大力推动学科交叉,数媒专业开设编程课、程序类专业开设艺术课,打破技术与艺术的固有壁垒;三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,引入企业真实场景,形成‘教学-科研-产业’的完整闭环。”
肖锟与汪翠芳引用相同数据,着重强调专业优化的紧迫性,同样以“学霸01”说明AI的局限性,提出“靠人把控AI方向,避免算法代思考”,建议通过“升级专业目录、建课程知识图谱、推‘学习成果Token化’”发力,积极呼应“以‘AI+VR’回应时代命题”。
查本波围绕学科、建设、专业三方面发表重要发言:“学科上,以AI赋能科研、VR项目式教学驱动;建设上,瞄准虚拟现实一流产业日本无码 ,聚焦元宇宙关键技术;专业上,优化课程体系,用AI赋能教学与创作,注重课程间AI案例的有效贯通。”
明确要求,全力推动落地见效
最后,万征提出工作要求,强调要以此次学习为重要契机,严格落实《方案》要求,将交流中的思路举措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,着力解决专业建设短板,为区域培养更多“懂AI、精VR、会跨界”的高素质人才。
(文/刘欣 图/聂嘉玄 审核/万征)